尊龙凯时

I

ndustry news

企业动态

猪的痢疾与回肠炎的比较及治疗方法

阅读次数:1173  发布时间:2022年11月09日

猪痢疾是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,其特征为大肠黏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,进而发展为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。在临床上表现为黏液性或黏液性出血性下痢。本病除能引起猪只死亡外,还可降低饲料利用率,使猪只的生长发育受阻。

流行特点

该病对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易感,其中以7~12周龄的幼猪发生最多。较大范围流行时,断乳仔猪的发病率可达90%以上,在合理治疗的情况下,其发病率一般为30%左右。

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,主要经消化道感染。病的发生无季节性,猪场一旦发生本病,可常年持续不断地发生,在阴雨潮湿,饲养管理不良、拥挤、气候突变的情况下,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和流行。

临诊症状

常见的症状是程度不同的腹泻。病猪体温升高至40~41℃,大多数病猪开始排黄色或灰色软便,食欲减少,不久,粪便中含有大量黏液和血丝。随着腹泻的发展,粪便成水样,充满血液、黏液及黏膜,使粪便成油脂样或胶冻样,粪便呈褐色、红色或黑红色。

病猪精神不振,厌食,喜饮水,拱背,腹部卷缩,行走摇摆。病猪迅速消瘦、脱水,最后衰竭而死。转为慢性时,病猪表现时轻时重的黏液、出血性下痢,生长发育受阻。致死率虽低,但生长发育不良,饲料报酬降低,对生产的影响较大。

病理变化

病变局限于大肠(结肠、盲肠)。急性病例的大肠壁及肠系膜发生充血和水肿,淋巴滤泡增大,呈明显的白色颗粒。进一步发展后,可见肠黏膜表层坏死,形成假膜,呈麸皮或豆腐渣样外观,有时黏膜上只有散在的薄而密集的纤维素。肠内容物中混有多量黏液和坏死组织。

临床诊断

取病猪新鲜粪便或大肠粘膜涂片,用姬姆萨、草酸铵结晶紫或复红色液染色、镜检,高倍镜下每个视野见3个以上具有3~4个弯曲的较大螺旋体,即可怀疑此病。

鉴别诊断

猪痢疾在临床上可与仔猪白痢(大肠杆菌)、仔猪黄痢(大肠杆菌)、仔猪红痢(C型产气荚膜梭菌)、仔猪副伤寒(沙门氏菌)、猪瘟(猪瘟病毒)、传染性胃肠炎(传染性胃肠炎病毒)、流行性腹泻(流行性腹泻病毒)、轮状病毒病、猪增生性肠炎(细胞内老松菌)进行鉴别诊断。

还可根据各病不同的病原特点细菌病、病毒病)、临床特征、流行特点(发病日龄与季节)、剖检变化、免疫等方面的不同而区别。猪痢疾病原为猪密螺旋体, 是一种传染性粘膜出血性结肠炎。临床特征为消瘦,排泻粪便中含有粘液、血液和坏死物,不经治疗的病猪可能死亡。

猪回肠炎,是由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、一种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、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的猪常见接触性肠道传染病。

可以分析其发病的消化道部位,区别猪痢疾与回肠炎:回肠炎的出血在小肠,时间比较久,粪便发黑。猪痢疾感染部位在大肠,粪便颜色更加鲜红,因为染色刚开始。

通过其病症具体症状可以分析:猪回肠炎大多拉稀酱油色或者黑色油漆样,小猪有时则呈灰色,不好鉴别,顽固性拉稀的时候要考虑;猪痢疾一般是拉稀带鲜红血液而且容易夹带肠粘膜。

同时由于病情不同,发生所在的猪群也是有所区别,猪痢疾更容易在应激时出现,比如换料、天气变化等,多出现于保育、架子猪;而回肠炎则是仔猪、育肥猪和母猪都有。

治疗方案也不一样:猪痢疾的治疗,多用乙酰甲喹注射液。特别是个体治疗时,若不能准确区分,可与回肠炎同时用药。而回肠炎常用的敏感药物有泰妙菌素,泰乐菌素,泰拉菌素和替米考星等。

X
尊龙凯时二维码

尊龙凯时二维码

友情链接: